8年坚守,陪伴无数学员走向职场,她用温度解锁教育的另一种可能! | 当前位置: 首页> 资讯中心> 公司动态> 详情 |
在职业生涯中我们可能会被困于职场的“浪浪山”,感到迷茫和彷徨。
职场“老师”就是那及时出现的“引路人”,为我们拨开迷雾找到突破口。
他们不仅是职业精神的塑造者,更是职场道路的守护者,在博为峰就有这样一位老师,她自2017年开始,从一线就业服务到兼顾管理工作,始终未脱离学员服务。
她见证了无数人通过IT培训实现职业转型、改写人生轨迹,她就是博为峰杭州校区的王老师。
今天,我们通过与王老师的对话,走进她的就业教育世界,感受一位IT就业老师的专业、责任与温度。
PART.01 / 深耕八载,用专业定义就业老师价值
2017年,王老师加入博为峰杭州校区,当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就业老师岗位。
“因为觉得这份工作能带来成就感,看着学员找到满意的工作,会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”。
入职一年后,王老师开始接触管理工作,但她始终坚持参与一线班级服务和学员管理。
从最初仅负责线下经典班的测试方向,到后来亲自带班负责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、运维、云计算、鸿蒙等多个技术方向的就业工作,她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,却始终保持着对学员服务的专注。
“一线学生服务的工作不能丢,只有贴近学员,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”,这是王老师从业8年来的坚持。
当被问及用三个词形容就业老师角色时,王老师给出了“真诚、相互成就、信任”的答案。
在她看来,就业服务不是单向的“推荐工作”,而是与学员建立信任关系,用真诚换真心,最终实现“学员找到好工作,自己收获职业价值”的相互成就。
截至目前,杭州校区从第一期10余人的班级,发展到如今在读120期、已就业116期的规模,其中超一半学员的就业过程都有王老师的参与,这组数据的背后,是她对“三个词”的践行。
PART.02 / 细节见真章,用专业搭建就业桥梁
“学员觉得我比他们自己更相信他们,这份自信其实来源于对工作流程和细节的把控”,王老师说。
在就业服务中,她始终将“细节”二字贯穿全程,形成了一套自己的“就业服务方法论”。
在教学初期,王老师的职业规划课就藏着“小心思”。
王老师的课坚持用投影教学,且全程站立。
“这样能让学员抬起头看着我,一旦发现有人低头走神,就知道要调整讲课节奏,让内容更有吸引力”。
同时,她会利用开学典礼、班会、考试复盘等各种机会与学员沟通,了解他们的职业期待、学习困惑,甚至是生活中的难题。
“只有摸清学员的‘底细’,才能针对性地帮他们解决问题”。
王老师也常说:“就业服务没有捷径,把每个细节做到位,结果自然不会差。”
PART.03 / 学员故事里的温度,是教育最好的答卷
在王老师的记忆里,每个学员都是独特的,而这些与学员相处的过程也成了她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“勋章”。
从“内耗迷茫”到“总经办骨干”
去年,一位从建筑行业转行学数据分析的学员,让王老师印象深刻。
当时这位学员面临“行业下滑、跨城求职、家庭责任”三重压力,选择转行,而在学习的过程中,多次陷入内耗,甚至怀疑自己不适合IT行业。
“他曾主动跟我说‘老师,我有点内耗’。
那一刻,我知道必须帮他把心态调整过来,于是,王老师当即约学员面谈,帮他分析现状:放弃本专业虽可惜,但数据分析行业前景更广……
在王老师的鼓励下,学员重新振作,最终拿到了offer,虽然薪资只有9k,但直属领导是数据分析领域的专家,承诺会亲自带教。
学员当时激动地说:“就算不给钱,我也想去,能学到真东西!”
如今一年过去,这位学员已成长为总经办的骨干。王老师笑着回忆,言语间满是欣慰。
从“进厂打螺丝”到“游戏大厂白领”
在王老师的分享中,还有一位应届生学员,最初差点因为“找不到专业对口工作”进工厂打工。
“他是老学员推荐来的,当时推荐人告诉他说‘总比进工厂打螺丝好’”。
王老师说,这位学员来自河南,软件技术专业毕业,但受地域和就业环境限制,曾一度想进工厂。
来到校区后,王老师格外上心,从学习规划到就业指导全程跟进。
学员也很争气,学习期间格外努力,最终也是拿到了满意的offer。
王老师说,看到学员从“进厂边缘”逆袭成“大厂白领”,甚至带动身边人改变命运,就觉得“一切付出都值了”。
从月薪8k到18k的跨界突破
除了转行和应届生,王老师还带过不少“跨界”学员,其中一位身高出众的学员,更是创造了“薪资翻倍”的奇迹。
这位学员原本做过短暂的开发和运维工作,薪资只有7-8k,且看不到发展前景。
“他说‘开发太卷了,想转学测试’”,王老师根据他的情况制定了学习计划,重点提升他的逻辑思维和技术能力。
学习期间,学员也表现出极强的自律性,虽然性格腼腆,沟通能力稍弱,但王老师不着急,通过一遍遍的模拟面试帮他“脱敏”。
最终,学员拿到了两家公司的offer,而他选择了薪资18k的岗位,实现了薪资翻倍。
“他入职前特意来校区感谢我,说‘没想到我真的做到了,还能拿这么高工资’”。
王老师说,这个案例也让他更加坚信“只要选对方向、找对方法,任何人都能在IT行业立足”。
此外,王老师还见证了不少学员的“双向奔赴”:
同一班级的学员不仅一起找到工作,还组建了家庭,甚至带着孩子回校区看她;
还有学员入职后当上小组长,主动为校区学员提供帮助。
“他们说‘吃水不忘挖井人,王老师带过的学员,我们放心’”。
这些温暖的瞬间,让王老师的就业服务超越了“工作”本身,成为连接学员过去与未来的“纽带”。
PART.04 / 严慈相济,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
在学员眼中,王老师是“严师”也是“益友”。
初次接触她的学员,常会觉得王老师“严肃、气场强”,甚至在模拟面试时会紧张到说不出话。
“有学员跟我说‘王老师,你一坐下来,我就像面对真的面试官’”。
王老师笑着说,这种“严肃”其实是刻意为之,“就业是很严肃的事,提前让他们适应这种氛围,真正面试时才不会慌”。
但在“严肃”的外表下,王老师藏着一颗“柔软”的心。
她会记住每个学员的生日,在班会时组织大家一起庆祝;学员求职遇挫时,她会熬夜帮他们分析原因,甚至开导他们凌晨;
看到学员因迷茫而低落时,还会分享往届学员的成功案例,“让他们眼里有光,心里有底”。
她说:“作为就业老师,既要指出学员的问题,也要给他们足够的情绪价值,让他们知道‘就算暂时没成功,也有人站在身后支持他们’。”
这种“严慈相济”的风格,让王老师收获了学员的信任。
不少学员毕业后仍会跟她保持联系,分享工作中的进步、生活中的喜事;还有学员会专门绕路到校区送咖啡、送喜糖。
“教师节那天,一大早收到几十条祝福消息,瞬间觉得特别幸福”。
而这种信任,也转化为王老师工作的动力,“看到学员过得好,就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”。
PART.05 / 亮眼成果背后,是对教育初心的坚守
在王老师和团队的努力下,博为峰杭州校区的就业成果十分亮眼。
每到就业阶段,喜讯就一个接一个的传来,其中不乏像“18k游戏测试工程师”“34k人工智能工程师”这样的学员案例。
王老师说:“薪资不是衡量就业质量的唯一标准,我们更看重学员的长期发展,比如岗位是否匹配、是否有晋升空间、能否实现职业价值。”
谈及取得这些成果的原因,王老师始终保持谦逊:“大部分学员本身很优秀,我们只是帮他们‘找回自信、找对方向’,算是‘锦上添花’;
但对于少数基础薄弱的学员,我们会‘手把手’教,逐环节突破,这算是‘雪中送炭’。”
无论是“锦上添花”还是“雪中送炭”,王老师始终坚守“帮学员拿到结果”的初心。
PART.06 / 相信专业,跟着节奏,终能抵达目标
对于正在观望IT行业、或刚踏入培训的新学员,王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:
“很多人刚来时会怀疑‘我能学会吗’‘我适合这个行业吗’,这种怀疑很正常,但不要因为怀疑而停下脚步。
博为峰有20多年的教学经验,有无数成功案例,你们要做的就是‘相信老师、跟着节奏’——上课认真学,有问题及时沟通,求职时积极配合,只要做到这几点,就一定能找到满意的工作。”
王老师说,“没有‘适不适合’,只有‘愿不愿意坚持’,只要肯付出,就没有跨不过的坎。”
“我常跟学员说‘祝大家一切顺利,但如果不顺利,老师会帮你们兜底’。就业路上难免有坎坷,但只要学员不放弃,我们就会一直陪着他们,直到拿到满意的结果。”
从2017年至今,从10余人的小班到百期学员的规模,王老师用“真诚、专业、责任”陪伴了学员实现就业梦想,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“就业老师”的真正价值——不仅是“职业引路人”,更是“成长陪伴者”。
在博为峰,像王老师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,他们用专业能力为学员搭建就业桥梁,用温暖关怀为学员驱散迷茫,让“通过IT培训改变命运”的故事不断上演。
如果你也在寻找职业转型的机会,不妨相信这样一群“用心做事、用爱育人”的老师,或许下一个实现职业梦想的,就是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