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薪翻3倍、转型车载、入职银行…李老师说:做教育,要走心更要负责
发布时间:2025-11-10

在博为峰天津校区,有这样一位老师:


她见证着校区从第16期的青涩起步,走到即将开启第105期的成熟稳健;


她身兼班主任与就业指导双重职责,近十年如一日地将“职业发展的推动者”作为自己的角色底色。


用专业破除壁垒,用耐心消解迷茫,用责任托举梦想,帮助无数零基础、跨专业的学员叩开IT行业的大门。


她,就是李老师,学员们口中最可靠的“职业推手”。




01 微光成炬:那些从“不可能”到“我可以”的蜕变


李老师的办公桌上,整齐摆放着一摞学员的信息资料,每一张背后,都藏着一段关于坚持与守护的故事。


这些故事里,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,却满是她手把手引路的温情。


降班生的“翻盘局”:从跟不上到月薪15k


54期的李同学曾是大家眼里的“困难户”。


专科学历、工业工程技术专业出身的他,第一次跟班时因基础薄弱、进度滞后被降班,一度想过放弃。


李老师找到他谈心:“降班不是否定,是给你补牢基础的机会。”


重修期间,李老师帮他制定了针对性的学习计划,重点攻克薄弱环节。


有了第一次的学习基础,再加上李老师的精准指导,李同学的进步突飞猛进,作业和考试次次达标。


当他拿到理想汽车车载相关岗位的offer,得知月薪15.3k——是之前薪资的三倍时,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李老师。


“要是没有您当初拉我一把,我早就放弃了。”


 

再就业的升级路:从及格线到车载领域


86期的朱同学的故事,更能体现李老师“职业推动者”的深度。


这位环境监测专业的大专生,学习时成绩总在及格线徘徊,普通话也不够流利,转行IT的底气严重不足。


李老师没有放弃他,反复沟通梳理学习难点,盯着他查漏补缺,最终帮他拿到了7k薪资的软件测试岗offer。


本以为故事到此结束,没想到朱同学后来因个人原因想离职,又陷入了迷茫。


李老师得知后,结合他的兴趣点建议:“你对汽车领域感兴趣,不如边工作边往车载方向转型。”


在她的指导下,朱同学一边积累经验,一边补充专业知识,最终回到家乡深圳,成功入职车载相关岗位,薪资涨到10k。


“李老师不仅帮我找到工作,更帮我找准了职业方向。”朱同学的话,道出了很多学员的心声。


 

“一指禅”到职场人的逆袭:金融生的IT入门记


2021年,李老师接手了第1期学员,金融学专业的柳同学(化名)让她印象深刻。


这个内向的年轻人,打字还停留在“一指禅”的阶段,面对电脑屏幕时眼里满是忐忑。


更不巧的是,当时负责基础教学的助教未能及时到岗,柳同学的入门之路雪上加霜。


“不能让孩子刚起步就掉队。”


李老师二话不说,把柳同学的基础辅导扛了下来。


那一个月里,她每天陪着学员梳理知识点,从键盘指法到基础操作,哪怕是连吃饭,也常常待在一起。


课间休息时,她会主动和柳同学聊天,鼓励他大胆提问;放学后天黑了,办公室的灯常为补进度的他亮着。


当柳同学拿着天津本地企业的录用通知跑来报喜,说“起薪6k,公司还管一日三餐”时,眼里的光比任何荣誉都动人。


 

宝妈的职场重生


90后宝妈张同学(化名)的到来,让李老师多了一份“特殊关照”。


这位前幼儿园老师刚出月子,就来到校区学习,IT专业知识几乎为零。


但她的执着肉眼可见——整个学习期间,除了孩子突发不适请过半天假,她从未缺勤,每次考试考核都稳居前列。


李老师看在眼里,记在心上。


知道哺乳妈妈的不便,她特意协调出无监控的房间供张同学吸奶。


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,成了张同学坚持下去的底气。


最终,她成功入职本地某银行,月薪9k,既实现了职业跨界,更找到了家庭与事业的平衡点。


入职那天,张同学给发消息:“谢谢您,让我知道妈妈也能有新的人生可能。”




02 严慈相济:把每个细节都藏进“责任心”里


在学员眼里,李老师是“严师”也是“慈母”。


她的管理哲学里,既有规则的刚性,更有人文的温度,而这一切的核心,都是为了让学员能真正站稳职场。


千人千面的管理:严管是爱,疏导是暖


“不同的学员,要拿不同的钥匙开锁。”这是李老师的管理心得。


通过简短交流,她就能精准判断学员性格:对自制力差、爱找借口的学员,她从不手软。


有位学员曾以“丈母娘二婚”为由想在周六加课时请假,李老师戳破借口后,坦诚地说:“现在放松一次,就业时遇到困难,你会怪老师没管好你。”一番话点醒了学员,乖乖回到课堂。


而对心理敏感的学员,她则化身“心灵导师”。


多次一对一访谈、耐心疏导情绪,甚至联系家长共同化解焦虑,用温暖筑牢他们的心理防线。


这种“严慈相济”的方式,让每个学员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节奏里成长。


细节里的职业课:从形象到礼仪的塑造


在李老师看来,职业素养的培养要从细节抓起。


开班第一天,她就会叮嘱学员:“夏天要勤洗澡换衣服,保持个人卫生是对自己和同学的尊重;职场里不说脏话,这是基本礼仪。”


这些看似琐碎的要求,实则是在帮学员提前适应职场规范。


为了避免学员懈怠,她制定了紧凑的学习计划:


每日早读巩固基础,详细的进度表明确每阶段目标,让整个班级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。


“我们教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让他们学会做一个合格的职场人。”李老师说。




03 十年坚守:把学员的事,当成自己的事


近十年教育生涯,李老师坦言,最大的挑战不是学员基础差,也不是教学任务重,而是化解学员的心理困境。


近两年,不少学员带着就业焦虑、家庭压力来学习,有的甚至需要靠药物缓解情绪。


有位学员在就业阶段屡屡通不过模拟面试,母亲每天电话催促,让他几近崩溃。


李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,每天抽时间和学员谈心,帮他梳理面试问题、建立信心;


在找回信心后,仅仅一周时间,学员就拿到了offer,彻底缓解了全家的焦虑。


“看到学员和家长的眉头舒展开,我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了。”


对于新入职的老师,李老师总在强调:“做我们这行,技巧可以学,但‘把学生的事放在心上’这份责任心,必须刻在骨子里。”


她是这么说的,更是这么做的。


对于已入职的学员,她从不懈怠,不定期回访了解工作情况,帮着解决项目难题……


很多学员入职后还会主动分享进展,有的成长为小组负责人后,还会主动推荐新人来校区学习——这份跨越师生的信任,是最珍贵的回馈。


 

从第16期到即将到来的第105期,从青涩到成熟,博为峰天津校区的每一步成长,都藏着李老师的坚守。


她用专业的指导、细致的关怀、不变的责任,做学员职业路上的“摆渡人”,让无数人从“零基础”走向“高薪岗”,从职业迷茫走向人生坦途。


未来的日子里,这位“职业发展的推动者”还会继续在校区,陪着更多学员追逐IT职业梦想,让教育的温暖与力量,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。

 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