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年“职业推手”,学员薪资从13k涨到25k再冲50k?杨老师:带班秘诀一是“责任”,二是“用心”
发布时间:2025-07-21

在博为峰,有这样一群人:他们不是站在讲台上传授代码知识的技术老师,却能精准把握行业趋势;他们不直接编写测试用例,却能让学员在求职路上少走弯路。


从业十年的杨老师,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


 

作为校区的就业老师,她用“职业推手”的定位,见证了数百名学员从迷茫到笃定,从课堂走向职场。


今天,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始终默默站在学员身后的 “推手”,听听她和学员们的故事。



十年深耕:从“管理者”到“陪伴者”


“算起来有十年了,十年多了。”当被问及从业时长时,杨老师的回答平静却有力量。


这十年里,她的角色并非一成不变,2016年至2023年间,她更多承担管理工作,而疫情后,随着校区需求调整,她重新回到带班一线,每年负责5-7个班级的就业指导。


“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就业老师的角色,我选‘职业推手’。”


杨老师解释道,“很多学员来的时候是迷茫的,有的刚毕业不知方向,有的从建筑、销售等行业转行而来,甚至有人对IT行业一知半解。我们要做的,就是帮他们明确目标,推着他们往前走,直到顺利站上测试岗位。”


这份“推动”,藏在日常的细节里:


是303期班级里,那个曾做前端开发的张同学主动帮同学解疑时,杨老师拍下照片分享到群里的鼓励;


是299期班级里,面对两个“有点逆反”的年轻学员,她一次次谈心沟通,最终让整个班级实现100%就业的坚持;


更是十年间,从技术管理到一线带班,始终不变的“不让任何一个学员掉队”的信念。



学员:从“怀疑自己”到“站稳职场”


在杨老师的记忆里,每个班级、每个学员都有独特的成长轨迹。这些学员的故事里,有迷茫,有挣扎,更有突破后的光亮。


 

299期的李同学,是让杨老师印象深刻的学员。


刚入学时,他几乎每天都在“想退费”的边缘徘徊:“我能学会吗?”、“我能找到工作吗?”这些疑问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头。


尽管他是软件工程专业出身,但毕业后做了几年销售,早已脱离专业领域,重新坐在教室时,他总觉得“坐不住,学不进”。


“他不是学不会,是没信心。”


杨老师和技术老师立刻形成“合力”:课堂上多关注他的状态,课后单独解答疑问,甚至在就业阶段,专门整理银行相关的资料,每天检查他的背诵情况。


“就这么一点点磨,两周后,他终于敢去面试了。”


最终,李同学以12k月薪入职银行测试岗位,拿到offer那天,他自己都不敢相信“能拿这么多”。


294期的董同学,则是另一种“反差”。


作为未毕业的实习生,他一开始接受了每天200元的实习岗位,却始终不甘心,“他特别有追求,一边实习一边没放弃校招、社招。”


杨老师看在眼里,主动分享往届学员的面试资料,帮他梳理岗位需求。最终,实习期的他成功拿下小米正岗offer,薪资12k。


还有从电工转行的李同学。


因为妻子即将生产,家庭压力陡增,他带着“必须涨薪”的决心来学测试。


但他性格内向,表达不顺畅,“每天晚上回家都要对着媳妇练面试题,曾连续一个礼拜每天晚上只睡4、5个小时”。


杨老师陪着他一遍遍模拟面试,帮他梳理知识点,最终,他成功入职北京奔驰项目,薪资12k,比之前翻了近一倍。


“这些孩子,不管来的时候是什么状态,只要肯努力,我们就一定能推他们一把。”杨老师说,这就是她工作的意义。



带班心得:严慈相济,走进心里


“现在的孩子太有个性了,不是你说‘要努力’他就会听的。”杨老师坦言,十年带班,最大的挑战是“走进学员心里”。


有个00后学员,上课爱问“理所当然”的问题,一度让老师担心他“特立独行,不服从安排”。


杨老师没有直接批评,而是找他聊天:“你为什么总这么问?”学员坦言“就是这性格”,但也承认“可能有点影响别人”。


那次聊天后,学员不仅上课更专注,还总念叨“老师,我家桃子熟了,给你寄点”。


 

“你把他当朋友,他才会信你。”


杨老师的带班原则是“严慈相济”:作业要求必须严格,比如有学员分享知识点不清晰,她会要求“抄五遍”,第二天当面检查;但日常相处里,她更像个“大朋友”,会为学员的每一点进步鼓掌。


“学员心里都有数,你是为他好,他就愿意听。”


这种用心,也换来了长远的信任。


239期的卢同学,是杨老师多年前带过的学员。


当年他以应届生身份入职字节外包岗位,当时月薪13k;如今再联系,他的薪资已涨到25k,最近还在犹豫“要不要接京东的offer”,目前他的期望薪资是能到50k。


“看着他们一步步往上走,比自己涨工资还开心。”



给迷茫者的话:主动一点,就能靠近目标


对于刚入校区的新学员,或是还在犹豫“要不要入行”的人,杨老师有自己的观察:“做测试,不一定非要计算机专业出身,但一定要‘积极主动’。”


她解释,IT行业看重逻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转行学员只要肯投入,完全能跟上节奏。


“我们有专门的学员群,哪个模块没学好,就单独布置任务、定期检查,绝对不让人掉队。”


而对于性格,她更看重“沟通意愿”,“测试需要和开发、产品打交道,愿意主动沟通的人,找工作时更占优势。”


至于就业老师的“秘诀”,杨老师说无非两点:一是“责任”,二是“用心”。


“课程体系是基础,学员努力是关键,但我们要做那个‘粘合剂’,帮他们把知识转化为能力,把能力变成offer。”



十年不止,“推手”仍在


从2015年到2025年,十年间,杨老师带过的班级数不清,送走的学员遍布各行各业。


她不觉得自己是“导师”,更像个“陪跑者”:在学员迷茫时推一把,在他们犹豫时扶一下,直到他们能自己站稳职场。


“看着他们从‘我不行’变成‘我可以’,从转行焦虑到拿到offer后的笑容,这就是我坚持十年的原因。”杨老师说。


如果你也在为职业方向迷茫,如果你也想通过技能改变现状,或许这里就有属于你的机会,因为有这样一群“职业推手”,正等着陪你一起,从课堂走向更稳的未来。

 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