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为峰-软件测试 教育扶贫两三事:探访贵州毕节“马摆小学” | 当前位置: 首页> 资讯中心> 公司动态> 详情 |
文/ 博为峰副总经理 王威
9月,正是各校师生的返校季。我有幸代表 博为峰-软件测试 与上海民革税务支部的代表们,随民革上海市委共赴贵州黔西南地区——毕节市纳雍县锅圈岩苗族彝族乡参加扶贫捐赠活动。
在此次活动中,我们切身体会到了一个真实的西南穷乡面貌。我们住乡下,看学校,当地整个乡政府所在地还处于比较落后状态,感到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。
在此,我想将自己印象颇深的几点见闻与大家分享。
入学率100%的山区小学
锅圈岩乡为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下辖的一个苗族彝族乡,位于县的西北部,乡驻地距县城60公里,平均海拔高度2000米。锅圈岩乡的马摆小学历史悠久,底蕴丰厚,拥有一大批优秀教师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。
据马摆小学的校长介绍,整所学校的在读学生是1800人。放在上海,这也是一所很有规模的小学。
当地的小学生入学率接近100%,这是政府强制要求义务教育的结果。而这些孩子的父辈或者祖父辈们,有些还是目不识丁,即便有手机,使用最多也不过是用手机里面的唱歌APP唱一唱山歌。甚至由于不识字,用微信发送文字消息都很难做到。
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,相比他们的父辈和祖父辈,他们有机会接受更多的教育,有能力了解更多大山之外的信息,这也意味着他们将拥有更多的人生发展机会。
教室里的免费午餐
参观正值午饭时间,所以我们目睹了孩子们发放午餐的场景:每个班级都派出几个孩子做代表,从食堂抬着菜和饭回到教室,然后再分给教室里的每个孩子。当天,孩子的午餐除了米饭,配菜是白萝卜炖猪肉。
这都得益于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》的实施。根据计划,中央每年会拨款160多亿元,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,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。
也许相比上海的孩子,他们的物质条件差距很大,餐补金额甚至“不值一提”,但是看着孩子们就餐时满足的笑脸,课间做游戏充满活力的样子,还是让人深感欣喜。
巨大财政补贴下的“捉襟见肘”
虽然有国家对贫困地区的大力支持,但是,学校的经费依然拮据。马摆小学除教师的薪资外,每年运营经费(含:水费、电费、教学的耗材、校舍的维护费)、各种行政办公的费用(除了人员开支之外的一切开支)等等,也均由政府拨款补贴。每年政府会补贴100多万元。
然而,看似巨大的数字,平摊在每个学生身上的话,相当于每个学生每年555元钱,折合到每个月才46元/人。因此,校长坦言学校经费捉襟见肘是肯定的。马摆小学很难像上海的小学那样,每到暑假就开始翻新校舍。不能翻修的原因也很简单——没钱,更不要提购置全新设备。
上图:民革上海市委向锅圈岩乡总共捐赠了近十万元钱和一万册图书
上图:博为峰通过民革上海市委向锅圈岩乡马摆小学捐赠了35台电脑
追赶中的山区
“天无三日晴,地无三尺平”,贵州是个多山的地方,锅圈岩乡前两年才通了高等级的盘山公路,而通往纳雍的省道还在修建之中,因此我们在去往纳雍的路上,到处尘土飞扬,参与修建公路的施工队伍比比皆是。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,路修好了,或许机会也就多了。
在参观的过程中,我们曾遇到一个锅圈岩乡的年轻村民,他在广东、江苏、上海等地打工逾十年。由于路修通了,他就回到家乡,承包了几百亩的山地,种植艾草。由于懂经商,产品选择得好,产量有保证,因此,销路很顺畅。
并且,这个年轻人也很有情怀。
当初,他刚开始包山种植的时候,很多乡亲对他选择不以为然,甚至冷眼旁观,但是,事实证明他选择的是一门好生意。在交谈过程中,他告诉我,他希望自己能带领乡亲们一起走上这条致富之路,不仅要种植艾草,还要对艾草进行深加工。只有深加工,才有更高的附加值。卖原料毕竟还是辛苦钱。
科技让大山里的孩子与时代同行
我觉得,马摆小学的孩子们与80年代的我们很像,但信息化时代给他们带来的机遇却更多。家乡的基础设施虽然不好,却在不断的更新,大山外面的信息正在通过网络、电脑、手机不断涌入,冲击着人们的头脑。随着家乡的设施和交通越来越好,也会越来越多走出大山、见过世面的孩子会回到山里去开疆拓土,让山区也变得更有活力,更加新鲜。
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,尤其作为一家教育科技企业的一员,短短几日的毕节行,也令我对教育有了新的思考。教育是光,给人以希望和前行的坐标。而科技和互联网,则予人以机会和公平,让山区的孩子在信息面前能有机会与城市孩子踏上同一起跑线。
我们会希望更多地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,与民革这样的定点帮扶机构一道,不断为山区孩子助力,让他们与时代同行。我相信,未来马摆小学的孩子们,以及更多山区的孩子,都会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