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私密朋友圈被吐槽有bug?官方致歉!网友:尴尬了......
发布时间:2024-01-10

1月7日,话题#微信私密朋友圈被吐槽有bug#,冲上微博热搜第一。


 

据了解,近日有网友发现,即使自己发布私密朋友圈,好友也可以在朋友圈页面看到自己的头像红点,随即此话题引发热议。


有网友表示,怪不得经常看到朋友圈页面有更新的提示,点进去却什么都看不到。


 

也有发私密朋友圈习惯的网友表示太社死了、很尴尬、私密本意也只是想记录生活......


 

对此,微信团队迅速做出了回应:


 

众所周知,作为展现生活状态的出口之一,微信朋友圈承载了很多社交功能。


而随着好友越来越杂,很多人发朋友圈的时候,通常会习惯选择仅对某一部分人可见。当然除了展现自己,还有很多人将朋友圈当成了「树洞」,在朋友圈倾诉自己的情绪。


基于此,很多人在发朋友圈时,会选择「仅自己可见」。


所以虽然这次微信出的bug好像并不大,但也有点令人汗流浃背了,毕竟无论i或e人,大多数人都曾发过私密朋友圈,只是多与少的区别罢了。”



如何避免测试完还有BUG?


讨论这件事的时候,很多做测试的小伙伴都无奈表示,工作中确实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。


测试的周期一般都很短,在实际工作中,侧漏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,只能做到尽量减少侧漏,但测试了好几个版本交付后,却有时候依旧会出现BUG,最后免不了要挨骂背锅,也是常事。



不过说实话,虽然全世界的软件研发理论都认为测试不能发现100%的bug,且需要整个研发团队需要对bug负责,但目前大多数的企业还是会将最大的过错安在测试员人的身上。


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,该如何尽量避免这种问题的产生呢?


既然无法改变大环境的规模制度,我们就只能从提高自身入手,做到以下几点,便即使真的出现了错误,也能减少背锅量。


(1)制定充分有效的测试计划

 

按照正常的测试流程,制定完整的测试计划,其中包括,确定测试策略,确定测试系统(软件和硬件),预估工作量(资源和时间进度计划),评估时间进度风险并准备风险缓解计划,准备并复查测试计划文档等内容,使得测试计划不仅仅能够带来效率的提升,更能从基础上保证测试质量。

 

(2)多方面准备

 

除了测试计划,在整个项目进行的过程中,我们也需要随时掌握进度,经常与相关人员沟通改进,关注任何一项会影响到测试的改动,并随着项目的进程修改测试用例,长期和一个组程序员合作的小伙伴,也可以在每次的合作过程中,观察了解每个程序员的代码习惯,这样在下次的合作过程中能够更快的掌握他们的代码错误。

 

(3)多用数据说话

 

用数据说话是最直观也最省事的,在项目进展中,我们可以对每个BUG产生的原因做相应的分析,避免在日后的项目中遭遇同样的BUG。


在进行整个项目测试过程中,我们可以进行测试coverage分析,产品bug分布,测试用例效率分析,测试效率分析,研发流程回顾等等分析,将整理的数据合整,万一之后项目上线后仍出现了BUG,这也是我们所能向老板展现的强有力数据支撑,并且,周密的测试计划,也会让老板相信即使这次问题出现了,下一次你一定有能力筛选规避。


其次,还有一点也需要注意,很多测试员人害怕麻烦,或是和开发已经合作很多次了,遇到BUG就会通过口头的方式和开发人员讲一下,但不会提交缺陷报告,而开发人员认为这个BUG并不重要,不同意修改,最后就不了了之了。


最后上线了,出现问题时,还是测试员人背大锅,因此,该上交的报告还是需要上交,不然口说无凭。


(4)BUG仲裁


在一个测试结束后,测试人员对于这个项目软件质量都有了自己的一定判断,是否达到质量要求,或是否发布上线,哪里还存在风险等等,都需要将他们明确的写出来。


比如当我们在测试的过程中遇到了特殊情况,如需求变更等,使得测试的周期不够,那么我们要在测试报告中建议延期发布。如果项目组要求一定要按时发布,这时候就需要BUG仲裁,与产品、开发、测试经理商量,哪些bug是一定要修改的,哪些又是允许带到线上的,做到三方达成一致,那么线上再出问题,大家也都清楚知道,就不会产生什么问题了。

 

(5)提高个人技术

 

最后一点,当然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学习问题,当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用例设计水平,将各种情况都思考到,测试用例覆盖更加全面,就不容易出现侧漏。


在遇到问题时,解决后,进行重温,同样的坑别踩第二次,技术不足的学习补齐,流程不足的规范流程。将每一次失误都当作一次提高的机会,留下深刻印象,也可以避免下一次犯错。


平时可以多提升一下自己的代码能力和自动化工具的能力,自己编写一些脚本,这样即使开发改代码出现问题,我们也能够更快更高效的发现问题。



写在最后


测试员侧漏背锅,相信对于每个测试同学而言,都是“谈虎变色”的事,但是实际工作中,侧漏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,我们只能做到尽量减少侧漏,并根据工作经验的增加而减少侧漏。


同时,在测试的时候,一定要仔细仔细再仔细,毕竟找出BUG,也是每个测试员的本职工作。

 

相关阅读
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