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功能测试真的没有前途吗?
发布时间:2020-10-15

       前段时间,有个刚入行的同学向我询问:“我听部门里的一个前辈说,他做了快3年功能测试了,工资都没涨,一点前途都没有。我想问,做功能测试是不是真的没有前途啊?我应不应该跳槽?”


       我没有直接回答他,而是问他:“你觉得那个前辈测试技术怎么样?”


       他说:“还行吧,平时也挺照顾我们新人的。就是遇到有点难度的测试,他就会经常抱怨工作难度大……难道,你的意思是?”


       没错。之所以做了3年功能测试,都还没涨工资,原因很简单:遇到难题,不关心怎么解决,只知道抱怨,从业3年还没把功能测试摸透,何谈涨工资?


       今天,我就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感悟,为大家分享一些测试心得,希望对测试新手们有所帮助。


       1、需求分析:发挥主动性


       正常需求在提出时,产品需分析需求价值、影响范围和实现代价等。


       可是现在很多情况是,需求来了就组织评审,然后开发测试与上线。产品主导型的开发模式非常常见,作为测试人员,我们无法主导需求和项目。因此,在需求评审的时候,提前预估工作量,防止因评估不足造成后期测试不充分。


       再者,一定要关注开发和产品讨论。如果开发说其中一个部分比较难实现,但最后实现了。那么,其中的变动和难点就是测试的重点关注部分。


       另外,需求评审结束后,需向产品提出评审改动部分,同事更新自己的测试方案。


       最后,根据产品需求,在设计测试方案及时间安排上,可粗粒度预估,时间上要合理,并在会上与所有与会人员交流。


       2、用例设计与评审:做到不遗漏


       测试用例是每个测试人员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。不管你是用Excel,还是FreeMind来写,都应编写并存档。可能很多人不在意测试用例编写规范,但我认为这个观点须纠正。编写测试用例,我认为最重要一点,就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。


       首选,测试用例的编写,必须具备:测试用例名、执行步骤、预期结果这三个元素。


       再者,测试方案选择必须全面。作为功能测试人员,你可能不会编写自动化测试脚本、性能测试、安全测试等脚本,但是你必须知道需进行哪些测试。


       如:面试的时候给你一个场景:一个全新的App要发版,如果让你来测试,你能想到哪些测试方案?如果你只关注如何测试App的功能,那你很可能会面试失败。此时App的功能、性能、数据传输安全性、接口或服务的测试(包括:功能测试、自动化测试与监控、性能测试),底层数据存储与容灾情况等,都须考虑在内。


       另外,设计用例时要设计两类。一类是开发自测和验收提测试标准的冒烟测试用例;另一类是针对需求的全面测试用例。写完用例要主动联系相关人员进行用例评审,强调开发自测。在评审时,还要及时修改不合适的用例。


       3、测试流程:注重项目控制


       其实,项目的流程控制在需求开始时就应该重视起来。只是很多时候,我们容易忽略这个问题。测试人员是一线工作人员,不管你工作了多久,都必须有关注项目整体的意识。如果你不关注项目进度,很可能会导致加班返工。


       需求一旦明确由你负责,就要时刻排期来关注项目的进度情况。同时,在测试过程中,发现了bug必须详细的描述问题,不管是jira,禅道或是其他的bug管理方式。发现bug一定要写清楚以下几点:Bug问题描述,bug重现步骤,是否有前置条件,预期结果,实际结果,以方便开发去进行修改。另外,还要给bug准确分级,实时跟踪进度,保证项目按期完成。


       4、上线回归与项目总结


       需求上线完成后,要及时进行线上回归。如果有必要,须提醒相关人员进行自动化线上回归或是监控工作。


       同时,必须回归由bug修复导致的原有功能丧失问题,以确保新功能的成功上线。作为功能测试人员,我们还须通过问题记录、解决措施记录等内容,将整个新功能上线过程做成文档,便于后期查阅使用。


写在最后


       作为一名测试新手,如果你听到前辈或者某些“测试老司机”抱怨自己从业多年,却没有获得薪资或岗位的提升,请不要惊讶,大部分情况下,是因为他们工作年限与自己工作能力不匹配造成的,与这个行业本身没有太大关系。


       事实上,无论是哪个行业,都存在这种现象:作为行业新人,你会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宽容,只要做好基础的工作,就能拿到对应合理的工资。然而,如果你已经在这个行业混迹了好几年,薪资和职位都没有提升,那么你该好好反思一下:自己是否存在能力与工作年限不匹配的情况了。


       试想,我们常说「大浪淘沙」,淘汰的究竟是什么?


       另外,请时常问问自己:离开现在的公司,我还有什么?


       离开平台,你还有的部分,才是你价值的体现。请记住,只有充分认清自己的能力,正确看待问题的人,才能走的更长远。

相关阅读
/